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荷蘭的醫護無線技術新進展,透過人體區域網路監控健康狀態

BAN!不是爆炸聲,而是荷蘭研究機構IMEC提出的全新概念"Body Area Network"的縮寫,這項技術基本上是給安裝在人體上的感測器一組專屬的IP,透過安裝在手機上(展示所採用的手機是Google G1 Android手機。)的接收器接收訊息,透過手機收集人體的健康狀況,當發生緊急狀況,就可透過手機的3G或是Wi-Fi網路將訊息傳送到遠端的醫護人員,通知他們迅速前往患者所在地。
像這樣的無線應用並非創舉,不過多數類似的人體感測系統多半使用ZigBee或是藍牙等通用技術,但是IMEC認為,若採用藍牙,用於人體端的這套系統的電力,僅能供應一天左右;所以它們採用的是來自北歐半導體(NORDIC SEMICONDUCTOR)的nRF24L01 + Radio,這套基於2.4GHz的非通用標準射頻晶片,可以讓系統維持7天的續航力。
IMEC的問題,其實也是多半通用無線標準想要打入醫療以及醫護通訊標準所要面臨的問題,通用標準由於需要成載較多的應用,無法針對特定的需求調整,導致功耗較難降低;另外一點就是射頻與醫療儀器的相互干擾,這尤其是醫療器材最忌諱,萬一射頻影響到如心律調整器等醫療裝置的應用,就得不償失了。
這套系統的目的在於透過幾乎人手一機的手機,將人體訊息集中在手機作為統一發送平台,不需透過額外的專屬裝置蒐集資料,讓醫療與醫護的監控系統更融入生活。
跳轉有這套系統的展示影片。

from 癮科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