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最接近真人外型的機器人了,除了內在的技術面,外表的化妝造型也十分周全地顧及到了,皮膚髮型妝容無一不真,但就因為太真實,看起來反而多了份違和感,Kokoro 公司打算讓之前研發出的遠端遙控機器人 Actroid-F 披上護士服去實際出征,看醫院裡的病人對它的反應如何。
from 癮科技
這應該是最接近真人外型的機器人了,除了內在的技術面,外表的化妝造型也十分周全地顧及到了,皮膚髮型妝容無一不真,但就因為太真實,看起來反而多了份違和感,Kokoro 公司打算讓之前研發出的遠端遙控機器人 Actroid-F 披上護士服去實際出征,看醫院裡的病人對它的反應如何。
from 癮科技
該裝置由一副裝有攝像機的太陽鏡、一個控制器和一個感應器構成,失明者在使用的時候需把感應器含在嘴裡。
盧德伯格在沒有使用BrainPort的情況下,就得需要導盲犬來領路。
盧德伯格表示,BrainPort使他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前,英國國防部推出了一種先進儀器。這種裝置能夠幫助失明者用舌頭來「看」世界。失明者只需將這種裝置含在嘴裡,便可感知到周圍的環境。這種裝置名為BrainPort,由美國威斯康星州米德爾頓Wicab公司的神經學家研製而成。
一等兵克雷格·盧德伯格(Craig Lundberg)今年24歲,來自於英國利物浦的沃爾頓市。2007年,他在伊拉克戰場執行任務的時候,不幸被一顆手榴彈擊中,從而失去了雙眼。但是如今他在BrainPort這一裝置的幫助下,不僅能夠在不靠外力輔助的情況下獨立行走,而且還能進行正常閱讀。同時,他還成為了英格蘭國家盲人足球隊的一員,在賽場上繼續為國效力。
據盧德伯格回憶,當時在受傷之後,他就想到自己的後半輩子很可能要借助導盲犬或者是枴杖來生活了。但不久後,英國國防部找到他,邀請他試用一種新裝置,即BrainPort,盧德伯格也因此而成為整個英國最先試用這一新儀器的幸運兒。
據悉,BrainPort配有一幅裝有攝影機的太陽眼鏡,以及一部手機大小的控制器。控制器會將拍攝到的黑白影像變成電子脈衝,傳到盲人口含的感應器之中,再根據影像黑白兩色而決定脈衝的強度,白色會有強烈的脈衝,黑色則沒有脈衝訊號,並由感應器上的電極傳到腦部,構成一幅低像素的圖像。脈衝訊號的強弱通過神經傳遞至大腦,從而實現周邊環境的可視化。
盧德伯格表示:「BrainPort用起來就像咀嚼糖果一樣。攝影機會把拍攝到的信號傳遞到感應器上,感應器的電子脈衝接著會刺激大腦,這時你的腦中就能形成攝影機所拍攝到的景象。通過這種裝置,你能夠清楚的「看到」各種物體的線條及形狀,但是你的腦中呈現出來的是黑白兩色的二維圖像。雖然我使用的 BrainPort只是原型機,但這種裝置使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轉變,我相信它能夠幫助所有盲人來重新認識世界。」
盧德伯格稱:「在沒有使用這種裝置之前,我走路的時候得慢慢向前探尋,以免撞到什麼東西,但是我用了BrainPort之後,腦海裡能夠呈現出在什麼地方放有哪些東西,因此就能放心的朝前走了。」
英國國防部表示,為了給盧德伯格購買這套裝備,再加上後期的培訓費用,國防部為此向美國方面支付了約1.8萬英鎊的費用。
蓋勒·波洛克(Gale Pollock)少將是參與BrainPort研究計劃的美軍將領之一,他在向英國國防部推廣該裝置的時候表示,目前BrainPort能夠有400個點位來向舌頭傳遞信息。設計人員計劃將點數擴大至4000個,這樣使用者今後就能夠獲得更為清晰的圖像。
此外,失明者在使用BrainPort的時候,既不能吃東西,也不能說話,因此研究人員也在試圖縮小這種裝置的體積。這樣,使用者就能將其永久性的固定在自己的牙齒後面,或者是粘貼在口腔底部,而且還不會影響到使用者的正常活動。波洛克表示:「總的來說,科研人員發明了這種能夠讓盲人「重獲光明」的裝置,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雖然BrainPort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但我相信,它會為盲人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
盧德伯格的眼科醫生—羅布·斯科特(Rob Scott)中校還親自到美國考察了一番,想親眼看看BrainPort的臨床使用情況。他在瞭解了這種裝置的工作原理之後,表示:「這種設備發展潛力巨大,今後肯定會成為盲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他稱:「BrainPort能夠讓失明者有效的利用舌頭來「重獲光明」,攝像機拍攝到的黑白兩色決定了脈衝強度的不同,而不同的脈衝強度通過舌頭上的感應設施,能夠將使用著周圍的環境完整的還原出來。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失明者在這種裝置的幫助下,就能夠重新如同正常人一般的生活。」
from popsci
越來越先進的廚房電器使人們更方便地烹飪美食。按照設計師們的構想,20年以後的廚房,不僅會變得更方便,而且具有環保特色。
新型裝備
英國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新型廚房設備。它利用生態養殖技術讓人一年四季、足不出戶就可以吃到新鮮的魚和蔬菜。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2日刊登的效果圖顯示,這種裝備下半部分是個水族箱,上半部分是分層的蔬菜培育箱。
蔬菜生長過程中釋放出的氧氣可以導入水族箱。水族箱中的小蝦不僅可以供人食用,還可以發揮清潔水族箱的作用。
受英國大型零售商約翰·劉易斯父子有限公司委託,一些研究人員正在構想2030年時人們的生活方式。按照構想,這種生態養魚和種菜的設備屆時可能會走進普通人家。
追求智能
一些電器製造商,如通用電氣公司、惠而浦公司正在與微軟公司等計算機技術企業合作,開發智能廚用電器。
設計人員已經想到在冰箱上應用計算機技術,使它可以連接互聯網。冰箱中有掃瞄產品條形碼的裝置。把食品放入冰箱時掃入條形碼,讓冰箱「記住」庫存量,等庫存量減少到一定程度,冰箱就會自動向用戶設定好的網上商店發送訂購食品信息。
冰箱上還可以安裝投影儀,在廚房牆壁上放映美食製作視頻。
在設計人員構想出的「微軟廚房」中,廚房牆上會裝有一塊電子觸摸屏。輕觸一下,上面可以顯示出日曆並提示你需要做的事情。它還可以顯示天氣信息。電話鈴聲響起時,電話號碼也可以顯示在這塊觸摸屏上。
飛速改變
相關人士說,眼下的技術水平其實已經可以打造出科幻作品中描繪的神奇廚房,但這樣的廚房仍造價太高,難以走進普通人生活。不過,現在的技術發展正在飛速變化,設想成為現實並非遙不可及。
美國「居家和戶外」網站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專家正在研製一種新型廚用水槽。
現在的水槽以不鏽鋼或陶瓷製成,容易磕壞餐具。新型水槽將採用硅膠。它不僅像人的皮膚一樣柔軟,還能耐受高溫。
在設計人員構想的2030年廚房設備中有一種超聲波洗碗機,通過超聲震動產生很多微小氣泡幫助清潔碗碟,既節水節電,還可以不用清潔劑。
不僅是廚房,依照構想,2030年時,每棟房屋還可擁有「家庭能量站」,用天然氣發電、供熱水,還能向家用的環保轎車提供氫氣,實現自給自足。
from popsci
佐治亞州理工學院攝政董事教授艾金(左)和研究工程師瓦格納(右)旁觀兩個機器人的「躲貓貓」實驗。黑色機器人成功騙倒紅色機器人,誤認為自己藏在左手側,而實際上,它卻躲藏在右手側。
美國科學家研製出「會騙人」的機器人,不僅懂得如何欺騙人類同時還能夠將自己隱藏起來躲避敵人,如此厲害的高智商不免讓人聯想到斯坦利·庫布里克拍攝的熱門影片《2001太空漫遊》中的機器人。
美國佐治亞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實驗據信是世界上第一項有關機器人「騙術」的詳細測試。這支研究小組創建的算法能夠讓機器人決定是否欺騙人類或者另一個機器人,同時還能讓機器人找到在最大程度上讓自己不被發現的策略。
這項「進步」可能讓一些原本就對機器人持不信任態度的人更為擔憂,在他們看來,機器人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也會變成騙子,與人類公事時無法保證安全性。但研究人員表示,具有欺騙能力的機器人擁有很大的未來發展前景,尤其是在軍事領域。在戰場上,成功將自己隱藏並誤導敵人的這種欺騙能力能夠確保自身以及重要信息的安全性。
研究論文聯合執筆人、佐治亞州技術研究院研究工程師艾倫·瓦格納表示:「絕大多數社交機器人將極少使用欺騙手段,但在機器人的互動『軍火庫』中,這仍舊是一個重要工具,原因就在於認識到有欺騙必要的機器人與其他機器人相比擁有優勢,這種優勢就體現在結果上。」此外,搜救機器人可能也需要欺騙人類,以便讓搜救對象平靜下來或者取得恐慌的被搜救者的合作。研究發現刊登在《國際社交機器人技術雜誌》上。
為了讓機器人懂得將自己隱藏起來以躲避其他同類,佐治亞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系列程序,最終讓機器人成功上演欺騙行為。首先,他們教會騙人機器人如何辨別眼前的形勢以決定是否採用欺騙手段。瓦格納和同事羅納德·艾金利用相互依存理論和博弈論開發算法,以測試特殊情況下實施騙術的價值。
允許實施騙術的情形必須滿足兩大條件:首先,騙人機器人與搜索者之間必須存在衝突。其次,騙人機器人必須能夠從欺騙行為中獲益。一旦確定眼前形勢可以實施騙術,機器人便會製造出一個假的運動軌跡進行欺騙。令人感到吃驚的是,騙人機器人甚至能夠根據對它們設法欺騙的機器人的瞭解程度,調整自己的騙術以達到最佳欺騙效果。
為了測試他們的算法,研究人員在兩個自治機器人之間進行了20次「捉迷藏」實驗。他們在通向機器人躲藏位置的3條潛在線路上放置彩色直立標記。躲藏機器人隨機從3個躲藏位置中挑選一個並且移動到這個位置,沿途撞倒彩色標記。一旦穿過一個標記,機器人便會改變線路並躲藏在另外兩個位置中的一個。直立標記的存在與否暗示搜索機器人躲藏機器人的位置。
瓦格納解釋說:「躲藏機器人通過撞倒標記製造假的移動軌跡,進而將搜索機器人引向假躲藏位置。例如,從標記的指示來看,它去了右邊,而實際上卻去了左邊。」在「捉迷藏」實驗中,躲藏機器人成功騙到搜索機器人的概率高達75%,在失敗的實驗中,躲藏機器人因未能撞倒為騙過搜索機器人而必須撞倒的標記,最終被後者逮到。
瓦格納說:「雖然並不完美,但實驗結果仍舊證明機器人能夠在嘈雜環境下學會並利用騙術。這些結果初步表明論文中描述的技術與算法能夠讓機器人成功實施欺騙。」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也意識到教會機器人如何欺騙同類和人類將引發「倫理問題」。
科幻影片中的騙人機器人
最著名的騙人機器人可能當屬《2001太空漫遊》中的Hal。這部影片改編自亞瑟·克拉克的暢銷科幻小說,故事圍繞一艘由高智能電腦Hal操控的太空飛船上的船員展開。由於Hal出現故障,船員們試圖將其關閉。隨後,陷入故障的Hal開始殺害船員並控制整艘飛船。由於倖存的船員成功將其關閉,Hal最終放下屠刀。隨著逐漸喪失「意識」,Hal將有關他們神秘任務的真相告訴了船員。
《機械公敵》是另一部有關機器人造反的影片,改編自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說集。片中,一個機器人首次有了「自我意識」並造成災難性後果。
from popsci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最近科學家利用絲綢製成一件隱身斗篷,雖然目前這件隱身斗篷只能在可見光以外的無線電波和紅外線之間的光譜範圍內起作用,但是它的研發人員、波士頓大學和塔夫斯大學的科學家認為,他們通過改進,可能會讓它在更短的光波範圍內起作用,甚至其中包括可見光。
研究人員希望這種材料既具有醫學應用價值,又能使人類或物體隱形成為可能。這種「超材料」是用覆蓋了一層金屬物質的絲綢製成,每個微小的螺旋線就是一個「開口環諧振器」。開口環諧振器對光具有獨特的影響作用:它們可以吸收或者反射特定波長範圍內的光,或者彎曲光線,使它們從物體表面繞過。每平方釐米絲質超材料上擁有1萬個開口環諧振器。
通常情況下太赫茲波可以順利通過絲綢,不會對其產生任何影響。但是當太赫茲波接觸到這種新型金屬絲綢時,後者會產生共振。因為絲綢具有生物相容性,在植入人體後不會引起免疫排斥,因此這種金屬絲綢可以廣泛應用到醫學領域。塔夫斯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費奧倫茨·奧門內托說:「對超材料來說,這是一個獨特視角,因為絲綢具有與人體相容的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利用這種材料製作哈利·波特類型的隱身斗篷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把它應用到醫學領域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價值。放射線研究者可以用這種材料覆蓋器官,以便更好地查看到器官被擋住的部分。糖尿病患者還可以把它當做一個血糖傳感器:當血糖水平發生變化時,這種超材料也會發生相應變化。這種變化可以通過無線電波的形式發射出去,而且利用手機可以發現它。
去年,英國倫敦大學皇家學院和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得到490萬英鎊資助,並獲得許可,可以對這種超材料及其它們在醫學、國防、安保和通訊領域的應用途徑進行研究。
from popsci
即使用一輛越野車進行碾壓,你也無法「終結」它。
我同事的手機剛因掉進了馬桶裡而報銷,而我的上一個手機也因為「跳」辦公桌而「自殺」了——摔壞了脆弱的顯示屏。一直以來,芬蘭某品牌手機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是結實、耐用的代名詞,但如果和陸虎汽車公司與Sonim 科技公司合作研發的號稱目前最結實的手機——陸虎S1 相比,你一定會覺得現在的手機都是用玻璃做的。
S1 在「自我保護」方面頗有一套,它不僅可以抵抗高達400 千克的重壓、從兩米高處摔下而毫髮無傷、在1 米深的水中使用30 分鐘,而且還能在零下 20 攝氏度到零上60 攝氏度的溫度中正常工作,並忍受100 攝氏度的瞬間高溫。為了證明它的「堅強」,我們對路虎公司提供的試用機進行了極端測試:埋進淤泥、用烤箱加熱、向牆上扔,甚至用一輛路虎越野車碾壓。但這些殘酷的方式都沒能對S1 造成「致命」打擊。
S1 之所以擁有如此強悍的防護性能,完全要得益於其在外殼上加裝的一身特殊防護套。該防護套由一種被稱為Xenoy 樹脂的吸能材料製成(該材料由GE 公司開發), 在此之前,這種材料主要用於製造高檔轎車的保險槓。
別以為S1 只是外強中乾,它的待機時間高達1500 小時(可連續通話18 個小時),加上專為在嘈雜環境下使用而設計的揚聲器,使它非常適合在野外和惡劣的戶外環境中使用。除此之外,S1 還配備有帶閃光燈的 200 萬像素防水攝像頭、存儲卡擴展插槽,Opera 瀏覽器、GPS導航等功能。還應該有什麼?只要你想像得到的,它差不多都有了 。
from popsci
1.水槍傘
亞歷克斯·烏倫設計室設計的水槍雨傘,通過凹陷的頂部收集雨水,並通過傘柄把水輸送到槍膛裡,因此,只要下雨,你永遠有用不完「子彈」。
2.光劍傘
不要以為光劍只出現在科幻影片裡。光劍傘把時尚與發光二極管手電筒的特性相結合,把發光的彩色手柄和雨傘很強的防水性相結合,使得你在城市昏暗的雨天,可以產生非常奇特的愉悅感。
3.風暴傘
這種傘的設計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該傘製造商稱,它可以抵禦風力高達10級的暴風雨。
4.雲傘
這種充氣的雲傘是一個獨特的模型。要想合攏它,只需不斷推拉傘柄裡的儲氣器就可以了。有了這種傘,你也許將成為唯一一個在雨天有白雲漂浮在頭頂的人。
5.情侶傘
這種傘為情侶撐起了「兩片天」。然而當它合攏時,看起來跟普通傘並沒有什麼區別。
8.環保雨傘
常規雨傘的傘面是固定的。雖然傘面可以更換,但是要換傘面並不容易。然而這種環保雨傘的設計更加靈活。事實上它只是一個沒有傘面的軸環傘骨架,因此你可以拿報紙、塑料袋或者其他任何東西做傘面。
from popsci
當你心愛的狗狗從外面「瘋」回來,渾身髒兮兮而且散發著難聞的氣味,你是否動過想把它扔進洗衣機的念頭?那麼現在你真的可以了。法國一名企業家已經發明了一種自動洗狗機,只需輕輕一按,你的狗狗就會在半個小時內「神奇大變身」——從又髒又臭變成乾淨蓬鬆。
現年31歲的法國人羅曼·雅裡發明的這種自動洗狗機類似一個迷你洗車房,主人只需選定洗滌方式和寵物狗的大小尺寸,按下「開始鍵」後機器就會自動完成浸濕、沖洗和烘乾等一系列過程。根據狗的大小費用也不同,小狗只需13英鎊,中等大小的狗狗要22英鎊,體型較大的狗狗則要花31英鎊。此外,貓也可以使用這款機器,價格只需小狗的錢。
但是雅裡的這一發明也惹來一些爭議,有人指責這樣洗狗狗是在虐待動物。但是雅裡表示,用這款機器洗動物並不會使它們「遭罪」。「洗狗不用花很長時間,通常只需幾分鐘,最長的部分是烘乾。狗狗們似乎並不感到厭煩,它們只是坐在那裡,出來時就變乾淨了,」雅裡說。
雅裡還表示,這款自動洗狗機在他的家鄉聖馬克斯已取得巨大的成功,他希望將自己的發明打入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據悉,英國明年將引入這款洗狗機。
from popsci
GEOtube大樓
GEOtube大樓表面覆蓋了如血管般的管道系統
GEOtube大樓通過海鹽層的不斷沉積,自然生長出建築的表皮
「GEOtube大樓」是福爾德斯工作室的設計師為迪拜設計的一個建築概念
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建築不用「活」的材料建造,它們怎能做到自動生長和發展呢?這聽上去幾乎是一個毫無意義的難解之謎,不過,如果美國建築設計事務所福爾德斯工作室(Faulders Studio)將來有機會建造其提出的「GEOtube大樓」,這種設計並不完全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所謂的「GEOtube大樓」是福爾德斯工作室的設計師為迪拜設計的一個建築概念,這是一個巨型的結構體系,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海鹽層的不斷沉積,自然生長出建築的表皮。
GEOtube大樓表面覆蓋了如血管般的管道系統,這套系統以結構性格子框架為基礎,位於一個鹽水池裡,通過地下管道將從附近波斯灣採集的鹽水抽到建築所在地。接著,依靠漂浮的太陽能電池板作為動力裝置,鹽水從地下被輸送至樓頂,接著經由管道系統實現重力給料。
鹽水被噴灑到建築的網孔,蒸發以後留下一層鹽,由此形成格子狀表皮。鑑於波斯灣海水的含鹽度是世界上最高的,鹽分得以迅速沉積,使得像水晶般的大樓表面產生一個透明外殼。
根據福爾德斯工作室的設想,15年至30年以後,鹽分的不斷沉積會令整座大樓表皮幾乎不透明了。在這個「成熟階段」,海鹽可以被採集起來用於商業用途。這確實是一個給人視覺衝擊、不斷進步的建築概念,迎合了特定區域的需要,肯定會給日新月異的迪拜增加另一個奇異而壯觀的建築.
from popsci
人類有時會被自己的大腦愚弄。某些確實沒有做過的事情,但我們偏偏記得曾經做過一般。
據國外媒體報導,德國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人們往往會被自己虛假的記憶愚弄。一個人在錄像中看到另外一個人所做的動作,往往會認為他自己也完成過這個動作。
德國雅各布大學科學家傑科德·埃科特爾霍夫領導了這項研究。研究小組發現,如果一個人在錄像中看到另一個人在搖晃瓶子或洗撲克牌,那兩週後他往往會認為這是他曾經做過的動作。埃科特爾霍夫表示,「對於這個發現,我們非常震驚。」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要求志願者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接下來,志願者再觀看一些特定的錄像,錄像中有其他人也在做一些動作,有些動作是志願者已經完成的動作,有些則是志願者沒有做過的。兩週後,研究人員會問志願者他究竟做過了哪些動作。
當志願者看到錄像中有人在做一些動作時,他更有可能錯誤地記得他也做過這個動作。儘管有的志願者事前已被告知可能存在這種虛假的記憶,但他們仍然錯誤地認為這些動作都是他們做過的。
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發表於《心理學》雜誌之上。埃科特爾霍夫表示,不必擔憂總是發生這種現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你的記憶並不是總是可靠的。他說,「對你的記憶能力存在懷疑是件好事。這樣你就不會輕易地信任來自你腦海中的任何事情。」
埃科特爾霍夫認為,這種機制可能與人體的內在模仿功能有關。當我們旁觀其他人的動作時,往往在內心會有一定的模仿。這種模仿就像一個「鏡面神經元系統」,既關係到自己的動作,也涉及到旁觀別人的動作。當模仿功能幫助你學習某件事或預測某個人的下一步動作時,那它就是有益的。但是,如果它引起了虛假記憶的出現,那麼就可能帶來不幸的負面效應。
from popsci
據美國《探索》雜誌報導,一個研究小組日前提出了一個簡單易行的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的計劃,那就是在撒哈拉沙漠和澳大利亞內陸植樹造林,「讓荒漠變綠洲」。
儘管這一計劃聽上去雄心勃勃,以致讓人覺得有些荒謬,但氣候學家表示,「荒漠變綠洲」的投入不會超過當前正在討論的其他地球工程學方案,從技術上講也更加可行。研究人員倫納德·奧恩斯坦(Leonard Ornstein)堅稱,這一構想肯定會獲得成功。
奧恩斯坦說,如果撒哈拉沙漠和澳大利亞內陸大部分地區都栽種桉樹這樣生長快速的樹種,「荒漠變森林」計劃今後每年便可吸收大約80億噸二氧化碳,這幾乎相當於當前燃燒礦物燃料和樹木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隨著大片樹林逐漸成林,每年將會吸收如此多的二氧化碳,一直持續數十年。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氣候變化》(Climatic Change)雜誌上。
奧恩斯坦的研究提出,北非和澳大利亞海岸沿線的大型水處理廠可以將海水轉換為淡水,然後利用大片輸水管線和水泵將淡水輸往內陸。在樹林栽種初期,要採用滴灌的方式給它們源源不斷提供養分,避免因蒸發而導致水分流失,而多沙的荒地則會變成一眼望不到邊的耐高溫的熱帶雨林。
這一構想的投入巨大——每年大約2萬億美元,但研究人員表示它並沒有當前其他地球工程學方案投入高。按照這些方案,要捕獲世界各地發電站排放的二氧化碳,然後將它們深埋於地下。研究人員還指出,碳捕集與封存技術能否投入商業使用還未得到驗證,而眾所周知,森林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貯存庫和緩衝器。
研究人員指出,與這些地球工程學方案不同,「荒漠變森林」計劃可能也有負面作用。比如,濕度上升可能引發非洲暴發蝗災,現在,多雨潮濕的年份常常會導致這種狀況的發生。研究指出,它還會使現有土壤變潮濕,令富含鐵的灰塵不能從撒哈拉沙漠飄向大西洋,這樣,大西洋的海洋生物便缺少了一個吸收養分的來源。
from popsci
據國外媒體報導,加拿大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新型牙刷,不需要牙膏,通過太陽能在口腔內形成化學反應達到清潔牙齒的目的。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已退休的牙科教授小宮司·邦雄博士15年前設計出這種非傳統牙刷的首個模型。現在,小宮司·邦雄和他的同事格里·烏斯瓦科博士正在招募志願者對他們的新型牙刷Soladey-J3X進行試驗。這種牙刷由日本四研公司生產,不久他們將對120名青少年進行測試以檢測它與普通牙刷的區別。
Soladey-J3X由一塊太陽能電池和一個基座構成,通過一根鉛絲將電子傳到牙刷前端。電子與口腔中的酸形成化學反應,可去除牙垢,殺死細菌。這種新型牙刷不需牙膏,只要有太陽能計算器所需要的同量的光線即可使用。研究人員已對牙刷進行引起牙周疾病的菌群測試,並證明該牙刷可致「菌類細胞完全死亡」。
上月,研究人員在迪拜舉辦的世界牙科聯盟全球牙醫年度大會上宣佈了他們的這一研究成果,並從170項發明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冠
from popsci
除了手機之外,這年頭就連手機充電器也做的越來越有梗了,讓你的手機能從裡到外、全方位地得到眾人的稱讚!
這次介紹這幾款手機充電器,一拿出來絕對就能滿足你無窮盡的虛榮心啊XD~
1. 異形臍帶iPhone充電器
媽啊!這個不斷蠕動、正在吸吮一台iPhone、像極了科幻電影裡異形的鬼玩意,你絕對沒想到其實是個充電器啊!這其實日本一位媒體藝術家 Mio I-zawa的作品!2. 太陽能面板樹充電器
在這個什麼都要環保節能的年代,身邊沒有個太陽能面板的玩意在身上,怎麼算的上環保呢?這個樹木造型的「太陽能面板樹充電器」上頭有54片面板,能夠藉由太陽能幫你心愛的手機充電,這可真是個愛地球的好設計呢!
3. 復古電話充電器
這個叫做「iRetrofone Steampunk Copper」的iPhone4 dock,看起來真的很優雅復古,除了幫你的愛鳳充電之外,上頭的話筒還真的能夠通話喔!就算擺在家裡也是個相當不錯的擺設呢~但這台復古電話可不便宜啊!因為是由藝術家Scott Freeland手工製作的,一台要賣你450美金,一個充電器要快一萬四台幣
4. 烤麵包機充電器
設計師 Hyun-A Ko 想出用烤麵包機造型,真是相當可愛有趣,可以與大多數的鋰電池相容,將你的電池像土司般插入就可以充電,當充電完畢電池就會像烤好的土司一樣跳出來喔!
5. 溜溜球充電器
是講電話講很久掛不掉的時候,可以拿來溜一溜的娛樂嗎?
6. 太陽能奶罩充電器
呃.....你以為太陽能只能用在物品的身上嗎?看看內衣廠商黛安芬推出的這個太陽能充電器內衣!!但是就連黛安芬也承認說這是個不切實際的發明,但至少可以提供給想挽回工程師老公的女人試試看啊XD!
from 癮科技
你願意多信任現在的自動化科技、和你日思夜想的 iPad 呢?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學生利用 iDriver 這個 app 延伸設計出這套自動叫車系統,首先利用 iPad 3G 版的 GPS 發送自己的位置,車子收到資訊後就會自動出發去接送你到設定的目的地,車身上裝有感應器和雷達,用來偵測路況,整個過程都可以在 iPad 上即時收看,整組裝備全都在後車廂,看起來頗壯觀,不過要讓一般人放心接受這樣像半自動化的行車系統,可能需要一番心理建設喔。
from 癮科技
無人駕駛汽車這個領域已經發展多年,前幾年的 DARPA 機器車大賽更是進行得如火如荼。但當事情放到了 Google 手上,一切的等級立刻就不一樣了 XD。Google 的無人駕駛車看起來並不像之前 DARPA Grand Challange 的參賽車輛改裝的這麼重,主要的原因是它並不是靠攝影機的影像來做障礙物迴避,而是屋頂上的那個長得像倒過來的布丁的東西 -- 那是一個高速旋轉「掃瞄雷射」(應該可稱為是光學雷達,或「光達」),靠著雷射撞到周邊物體後的反射,來判斷周圍的障礙物的大小和距離。車內另外還有裝設一個攝影機,來判斷紅綠燈之類的資訊。
但真正最驚人的,是這台 Google 車已經不聲不響地開了 14 萬英哩,所以它已經擁有相當長的運作時間來證明其可行性。Google 認為這種技術不會完全取代駕駛,但至少初期在交通相對稀疏的地方,或許可以把開車的工作交給汽車,讓駕駛可以看看報紙、接個電話、發個簡訊之類的。不過從影片看起來,汽車還是有可能會被突然闖入光達範圍的其他汽車「嚇到」,或許還是要再加上車間溝通的系統,才能在十字路更安全的行駛吧!
Google 暫時沒有讓這個系統面世的打算(而且想必很多相關法律都要重新考慮:如果在自動駕駛的時候撞了人,算誰的?),但如果這個系統能大規模啟用的話,對整體的安全性和減少塞車、減少油耗上應該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繼續閱讀裡有長長的 ABC 影片(英文的)。
from 癮科技
關於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互動關係,許多研究人員做了不少的研究。而華盛頓大學學習與腦科學的研究團隊最近發表的一項報告則指出:要讓小朋友相信機器人是有生命的,或許比想像中的簡單。
研究人員先請一位研究員和機器人表演一段互動的短劇給讓實驗組的小朋友觀看,內容大概就是問問機器人肚子在哪裡,頭在哪邊之類的問題,讓機器人指出對應的位置( 機器人的動作由遠端的研究人員搖控 )。之後研究人員離開實驗室,留下機器人和小朋友( 以及他的父母 )獨處,接著機器人發出一些聲響和動作吸引小朋友的注意,看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實驗的結果,在 16 位小朋友當中有 13 位會跟著望向機器人目光所及之處,而這舉動意味著小朋友認為機器人是有生命的個體,因此它看的東西,應該也會讓自己感到興趣。
而身為對照組的 16 位小朋友,實驗的內容和實驗組大致相同,唯一的差別只在於一開始沒有那段研究人員與機器人互動的短劇。結果在這組當中只有 3 位小朋友會跟著機器人的目光,其它人則是對機器人的動作無動於衷。
這實驗說明了什麼?或許要讓人類接納機器人,與其將機器人做的越來越像真人,還不如讓機器人能有擬人、友善的行為來的有效。反過來說,假如機器人真有一天想要征服人類的話,只要扮個笑臉從小朋友下手就對了。
from 癮科技
這麼棒的造型MP3,當然一定要講一下的啦,看起來就很有趣。還具備SD卡插槽以及USB埠,能夠讀取記憶卡以及USB儲存裝置來播放音樂。此外,除了當MP3之外,還可以透過3.5mm的線材來當外接式喇叭。要價43美元,約台幣一千三。
背面有液化石油氣,下次檢測2020年12月等字樣。
from 癮科技
來自台科大陳如薇的作品「延長‧線」於去年獲得了德國red dot的肯定。
延長線基本上是每個家庭都會用到的物品,但別說老人小孩,一般人都很常被絆倒。設計師陳如薇所設計的這個延長線,捨棄傳統的圓導線,改用扁平狀的導線,再利用靜電的原理,使之能貼在地上,如同膠帶一般。而即便因長久使用,吸附灰塵而降低黏性,也只要擦拭即可恢復黏性!
當然這是concept design,還有諸如安全性等問題要處裡,但這樣不但解決了容易被絆倒的問題,如果再膠面上印上pattern也可以變成一種裝飾或者是一種識別。
from 癮科技
滑鼠左鍵測試器
19668499
由 Andy Yang 於 3 days 之前發表
文章分類: 特色玩意
大家都知道的「擴增實境」,是在電腦世界裡產生出真實世界裡所沒有東西,而德國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Ilmenau 為我們帶來的這個「消去實境(Diminished Reality)」則正好相反 -- 它讓本來存在現實中的物體從電腦中消失。示範影片中告訴我們,他們使用的方法是先將物體處的畫質降低,待移除物體之後,再一步一步將畫質調回來。雖然在效果上很類似 Content aware fill,但背後的原理並不相同。
從示範影片看來,似乎只有平平沒變化的背景才能比較不明顯地把東西消掉,花的背景(注意裡面有一個在碎石地上的水溝蓋)效果就差一些了。目前這是個在 Windows 底下跑的程式,不過未來有機會出現在 Android 系統上,做為一個免費的 App 讓大家玩呢!
from 癮科技
BAN!不是爆炸聲,而是荷蘭研究機構IMEC提出的全新概念"Body Area Network"的縮寫,這項技術基本上是給安裝在人體上的感測器一組專屬的IP,透過安裝在手機上(展示所採用的手機是Google G1 Android手機。)的接收器接收訊息,透過手機收集人體的健康狀況,當發生緊急狀況,就可透過手機的3G或是Wi-Fi網路將訊息傳送到遠端的醫護人員,通知他們迅速前往患者所在地。
像這樣的無線應用並非創舉,不過多數類似的人體感測系統多半使用ZigBee或是藍牙等通用技術,但是IMEC認為,若採用藍牙,用於人體端的這套系統的電力,僅能供應一天左右;所以它們採用的是來自北歐半導體(NORDIC SEMICONDUCTOR)的nRF24L01 + Radio,這套基於2.4GHz的非通用標準射頻晶片,可以讓系統維持7天的續航力。
IMEC的問題,其實也是多半通用無線標準想要打入醫療以及醫護通訊標準所要面臨的問題,通用標準由於需要成載較多的應用,無法針對特定的需求調整,導致功耗較難降低;另外一點就是射頻與醫療儀器的相互干擾,這尤其是醫療器材最忌諱,萬一射頻影響到如心律調整器等醫療裝置的應用,就得不償失了。
這套系統的目的在於透過幾乎人手一機的手機,將人體訊息集中在手機作為統一發送平台,不需透過額外的專屬裝置蒐集資料,讓醫療與醫護的監控系統更融入生活。
跳轉有這套系統的展示影片。
from 癮科技
說真的,哪個未來科幻故事裡沒有一兩面可以顯示資訊的鏡子,讓你可以邊刷牙邊繼續「每秒鐘幾百萬上下」的大業?只是現實裡好像還沒看到這樣的裝置走進家庭就是了。因為這樣的緣故,我們暫時對這面 Cybertecture 是否能順利打開這個市場抱著懷疑的態度,但我們想不想要一個?當然!Cybertecture 背後的作業系統不詳(只說是「獨家」的系統),但是讓你可以查天氣看股票,更新社交網路資訊,甚至可以無線連接體重計(早上起床量最棒了!)。鏡子本身似 乎不是觸控的,而是提供了一隻遙控器,Cybertecture 也接受 iPhone 做為遙控輸入。
據香港文匯報的報導,Cybertecture 鏡子已經開始訂購,預計明年上半年交貨,三年內計畫賣出 200 萬面。不過以一面售價 60000 港幣(約 238000 台幣)的售價,怎麼看都覺得這個目標有拼啊!繼續閱讀裡有一票科幻感十足的影片~
from 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