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4/12使用性測試工作坊-第一期

 

台大智活中心以促進老人生活福祉為目標,期望能夠快速研發符合高齡者需求、能改善高齡者生活環境的產品與服務,而為了能準確了解高齡者的日常需求,以及長者對於產品的使用方式及偏好程度,完善地執行使用性測試(Usability Test)便成為產品研發環節中的重要關鍵。為了讓台大智活中心的每一位夥伴都能了解使用性測試的執行概念及流程,老人福祉研究群於4/12舉辦「使用性測試工作坊-第一期」,透過具有豐富使用性測試執行經驗的講師講解,相信大家不僅對使用性測試更加熟悉,也更能體會使用性測試於產品研發階段的重要性!

本次使用性測試工作坊共有25位夥伴熱情參與,並請來四位講師為大家介紹使用性測試:首先康仕仲教授演講「What is a User Test?」,為參與的夥伴簡單且明瞭地介紹使用性測試的概念、構成使用性測試的元素,以及蒐集與記錄受測者資訊的方法,經由此堂課程,使用性測試的架構得以被清楚地描繪出來,而康仕仲教授也特別提及,所謂的使用性測試,並非教導受測者,而是施測者受教於受測者,也就是施測者應請受測者依照自己的想法操作產品,而非從旁干涉。而受測者的挑選也是大有學問,在挑選受測者時,應著重於他們的差異性,而非共通性,以免造成測試效度因受測者偏誤而降低。

接下來由許睿謝學長為學員解說「如何製作Paper Prototype」,prototype可分為low fidelity prototype及high fidelity prototype,low fidelity prototype指的是利用手繪、故事板等基本方式產生之簡單prototype,也就是所謂的paper prototype,而high fidelity prototype則是藉由軟體製作,提供受測者較接近於實際產品的操作介面。透過prototyping,產品研發人員得以快速驗證某想法的可行性,以及產品應用層面的實用性,使受測者得以於產品研發有所貢獻,而paper prototype更有便宜且能快速製作、修改等優點,在使用性測試過程裡扮演重要的角色。接著便是小組練習時間囉!大家以4人一組,一同練習如何製作高鐵自動售票機的paper prototype,製作paper prototype的過程中,不僅須邏輯清晰,更是各夥伴發揮創意的時候!相信透過paper prototype實作,學員能更加熟悉paper prototype的製作方式,更由活用paper prototype於使用性測試!

下午的課程由蔡孟涵及江佳璇主講,分別介紹「如何規劃使用性測試?」及「如何執行使用性測試-實作演練」,透過深入淺出的介紹,讓各位學員了解使用性測試的流程,以及執行使用性測試的方法、技巧及該注意的事項;尤其是主試者應具備的訪談技巧,包括積極傾聽、接續追問、角色扮演、適時暫停,都是影響使用性測試效度的重要關鍵。而這兩堂課程也接續上午的高鐵自動售票機案例,利用上午所完成的 paper prototype,各小組規劃使用性測試,設定受測者標準,以及界定使用性測試的目的,接著由各小組成員分別扮演施測者與受測者,運用課堂上所學習到的技巧,模擬高鐵自動售票機的使用性測試。從各小組的成果發表看來,學員皆從本次工作坊學習到使用性測試的精華,「使用性測試工作坊-第一期」,成功!

 

 

以下摘錄數位學員的上課心得:

趙婷英:雖然時間有限,但在一整天的課程中,對usability test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糾正我之前錯誤的觀念,希望下次有機會參與相關課程。

楊詠亘:這次的使用性測試工作坊很有趣,內容也很充實。我很喜歡利用實做活動學習的進行方式,除了可以試著實踐課堂聽到的方法,在和他人合作與討論過程中也能發現更多問題。可惜這次的時間安排緊湊,有些實做活動來不及完成、理論部分也還有些一知半解,但大體上已有了初步的概念,例如使用者測試的流程、分工與應注意的事項等等,未來若要進行實際操作我想也能較快上手吧!感謝籌備人員與講師們的辛苦!我覺得這次工作坊辦得很成功喔!

林啓恩:工作坊的內容包含課程教學,並搭配分組實作,很有學習效果。然而,因為實作的時間較短,所以顯得有點緊湊,或許,可以考慮以簡單的實作題目或增加時間,可能也可以達到相同目的。課程內容部分,有基礎概論,實例分享,收穫很多,因為很多細節是很容易忽略,透過課程以有系統的方式的整理,讓使用性測試有依據的流程供參考,也有許多是值得我們團隊學習的,謝謝!

 

資料來源:

台大電子報http://insight.ntu.edu.tw/zh-tw/node/224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